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8:50    次浏览
■周侃春节刚过,国内自主品牌领域“好戏”连台——具有宝马基因的高端自主商务车华颂7在三月春风中率先“绽开”;吉利首款高端车型博瑞在外交舞台“艳丽绽放”,成为我国外交部第一款自主品牌外事礼宾用车; 国内首个专为自主品牌提供专业化技术研发服务的“北汽德奔”全面开工;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“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”……自主品牌在早春三月竞相“花开”,一时引起业内外高度关注。春花朵朵,能否成为硕硕秋实?掌舵人意气风发笔者最近参加了不少自主车企的发布会,与以往相比,会上掌声多了,叫好声多了,气氛更热烈了。这,不仅仅因其发布的信息是“硬货”,也因其掌舵人在会上意气风发。“我就不信,那么大一个中国,就出不了一个响当当的世界级汽车品牌。”3月27日,在高端自主商务车华颂7的上市发布会后,刚刚从香港结束上市公司业绩发布归来的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、总裁祁玉民有感而发。“8年前,我第一次在香港发布业绩时,‘高大上’的发布会上,前来报道的记者才十余人,但今天,300人的会场被500人围得水泄不通,区别的背后,是华晨这些年有目共睹的努力和业绩。我坚信,我们的民族汽车在一系列突破后,同样会被世界认可,5年内华晨要进入世界500强。”同样抱负远大的,还有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。在不久前比亚迪唐的预售会上,王传福也放出豪言:“中国的汽车绝不是性价比的代名词。5年内,要让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成为世界级高性能的代名词,与以往的那些‘神车’正面交锋。”风头十足的,还有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。上周,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“交付吉利博瑞成为外交用车”仪式上,他将写有“博瑞乾坤,礼宾天下”的画圈展开时,踌躇满志,雄心毕现。这八个字,既为吉利博瑞成为外交用车喝彩,更寄托了他对吉利战略转型后与天下英豪共赴前程的宏图大志。产品好就有粉丝掌门人意气风发自然是好,但倘若没两把“刷子”,要想完成远航,亦是难事。3月28日下午1点,距离华颂7正式上市17个小时,北京鑫立宝华颂销售店内,迎来了该店的第一位华颂7车主——赵先生。据赵先生介绍,他是位公务人员,这次购车考虑大家庭用。早先看中了一款合资车型,但得知华颂7上市后,虽说23.77万元的起步价比不少自主MPV高很多,但他还是抱着一试的心情前往试驾。试驾结束后,赵先生又去试驾了之前心仪的那款合资车型。对比后,赵先生重新回到了鑫立宝,当场交付定金,选择了28.77万的旗舰车型。用赵先生的话说,到底是宝马的发动机技术,且空间布局和设计也比另一款合资车型更贴心。更让赵先生“受宠若惊”的是,他来看车,居然前前后后有包括厂家辅导人员在内近10名销售人员全方位向其讲解和服务,赵先生在下定金时还不断表示:“这钱花得值,我已经是华颂的粉丝了。” 说实话,华颂7的驾驶感受在这一级别车型中是非常出类拔萃的。宝马N20系列2.0T发动机和ZF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的组合,绝对有两把“刷子”。加上出色的车身设计、品质保证和优异的售后服务,要冲破常年盖在自主品牌车型头顶的价格“天花板”,应该是大概率事件。事实上,只要产品好,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,甚至是进口品牌,都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。前不久上市的长城H9,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点。作为长城的高端SUV,H9上市之初便被质疑,22.98万元起的定价会不会有些“不自量力”?但事实是,不少长城H3的老车主选择了H9作为升级车型,而开过H9的消费者也如之前那位赵先生一样,毅然选择了H9。也正因此,目前H9保持着近3000辆的月销佳绩,也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。自主品牌更“开放”今年,“互联网+”成为热词,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都“排着队”与现代制造业结合。年轻的自主品牌快速行动,拥抱“互联网+”进行转型。2月初,奇瑞就宣布,同易到用车和博泰集团共同出资成立“易奇泰行”合资公司,打造互联网智能汽车共享计划。3月份,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共同宣布:双方将以资本为纽带,运用各自优势资源,联手打造“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”,引领中国“互联网汽车”的发展。同时,双方合资设立10亿元的“互联网汽车基金”,以推进“互联网汽车”开发和运营平台建设,未来形成开放式的资本平台,吸纳更多互联网汽车参与者。按照规划,双方合作的首款互联网汽车将于2016年上市。3月25日,海马汽车发布了moofun移动互联人车生态系统,实现了车管理、车控制、车服务、车生活四大功能模块。这仅仅是开始。国内的科技公司,百度、乐视、小米等均有志于通过互联网进军汽车行业,希望能和自主车企联合。借力互联网,汽车行业或将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。在传统技术层面,自主车企也努力开拓新路。3月初,我国第一个为自主品牌提供专业化技术研发及服务合资机构——北京北汽德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正式开工,该公司由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姆勒持股的MBtech技术公司共同组成,目前计划于今年年底推出第一款高端C级轿车。该机构主要负责北京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,其研发成果将用于北京汽车旗下所有自主车型。值得一提的是,该机构还计划向其他兄弟自主车企开放,共同攻关技术难题,一同为中国的汽车产业添砖加瓦。